一、H1N1小鼠模型構建動物選擇
常用品系
BALB/c小鼠:對H1N1敏感,免疫應答強(Th2偏向),適合疫苗研究。
C57BL/6小鼠:Th1應答優勢,適合免疫機制研究。
DBA/2小鼠:對部分H1N1毒株高度易感,可致重癥肺炎。
年齡與體重:6-8周齡(18-20g),避免年齡差異導致的結果偏差。
飼養環境:SPF級設施,控制溫濕度(22±2℃,50%濕度)。
二、H1N1小鼠模型構建病毒準備
毒株選擇
實驗室常用株:A/Puerto Rico/8/1934 (H1N1, PR8)、A/WSN/1933 (H1N1, WSN)。
臨床分離株:需通過MDCK細胞或雞胚傳代適應小鼠。
病毒擴增與滴定
在MDCK細胞或雞胚尿囊腔中增殖,測定TCID??或PFU(空斑形成單位)。
儲存:分裝后-80℃保存,避免反復凍融。
三、感染流程
1. 麻醉與接種
麻醉:吸入異f烷(3%誘導,1.5%維持)或腹腔注射戊巴b妥鈉(50mg/kg)。
接種途徑:
鼻內接種(常用):小鼠仰臥,垂直滴注病毒液(30-50μL/只,含1×103~10? PFU)。
氣管內接種(需手術暴露氣管):精準遞送至下呼吸道,適用于重癥模型。
2. 劑量優化(以PR8為例)
亞致死感染:1×103 PFU(用于免疫研究)。
致死性感染:5×10? PFU(生存率分析)。
3. 對照設置
陰性對照:PBS或未感染細胞上清。
滅活病毒對照:紫外線或β-丙內酯滅活病毒。
四、感染后監測與評估
1. 臨床評分
體重下降:每日稱重,下降>20%為人道終點。
癥狀評分(0-5分):
0分:無癥狀;1分:豎毛;2分:活動減少;3分:呼吸困難;4分:瀕死狀態。
2. 病毒學檢測
肺組織病毒載量:
處死后取肺,勻漿后通過qPCR(檢測NP基因)或噬斑試驗(PFU/g組織)。
鼻腔沖洗液:監測上呼吸道病毒脫落。
3. 病理分析
肺組織HE染色:評估炎癥(肺泡壁增厚、浸潤)、出血、壞死。
免疫組化:檢測病毒抗原(如NP蛋白)分布。
4. 免疫應答分析
細胞免疫:流式檢測肺內CD8? T細胞、巨噬細胞(如CD11b?F4/80?)。
體液免疫:ELISA檢測血清IgG/IgA(針對HA或NP蛋白)。
五、注意事項
生物安全:
H1N1為BSL-2病原體,操作需在二級生物安全柜中進行,廢棄物高壓滅菌。
劑量驗證:
預實驗確定毒株的LD??(半數致死量),避免過度感染導致快速死亡。
時間節點:
急性期:感染后3-5天(病毒復制高峰);
恢復期:7-14天(免疫應答高峰)。
倫理終點:
體重下降>20%、嚴重呼吸困難或無法進食時需人道處死。